詳細內容 : |
鹽焗雞,漢族客家特色名菜,屬粵菜-客家菜。廣東久負盛名的客家菜肴,廣東本地客家招牌菜式之一,流行于廣東深圳、惠州、河源、梅州等地,現已成為享譽國內外的經典菜式,特別是在廣東籍華僑集中的海外地區久負盛名。 鹽焗法由來
梅州鹽焗雞,是廣東粵菜的代表菜式之一,其來歷亦版本甚多,其中以梅州長樂(今五華)商販鹽腌肥雞為甚:相傳從前梅州長樂(今五華)有一個商人,為人謙恭誠實,游走于嶺南各地,以販賣日雜食品為生。 梅州長樂(今五華)商人信譽好,交游廣,結交了不少以誠相待的朋友。這一年年關,梅州長樂(今五華)商人完成一次貨物販運,還采購了一批當地特產準備回家。當地朋友情重,特地以一肥雞相送。 此雞名曰“三黃嫩雞”,乃當地特產,十分難得。梅州長樂(今五華)商人便欲帶回家給妻兒嘗嘗,但梅州長樂(今五華)路途遙遠,活雞不易攜帶,于是他便將雞宰殺制成白切雞,用鹽包封在包袱里。
鹽焗雞特點: 制法獨特,味香濃郁,皮爽肉滑,色澤微黃,皮脆肉嫩,骨肉鮮香,風味誘人。 鹽焗雞制作方法: 主料:三黃雞(1只)、沙姜(1小塊)、香菜(2棵)[3] 調料:米酒(1/2杯)、粗海鹽(3包,共3斤) 工具:廚房紙(4張)、深底瓦煲(1只) 制作方法: 2、三黃雞洗凈去內臟,斬去頭、脖子和雞腳,用廚房紙吸干水分。 3、用米酒和沙姜末涂抹雞身,腌制5分鐘,將剩下的米酒倒入雞腹里。 4、用廚房紙將三黃雞包住,一定要包得嚴實。 5、先在瓦煲底部灑入1.5袋粗海鹽,放入包好的雞,再倒入1.5袋粗海鹽蓋住雞身。 6、 蓋上瓦煲的蓋子,鋪上一塊濕方巾,開小火煮60分鐘左右。 7、煮至濕方巾變干,說明雞已熟,揭蓋舀出雞身上的粗海鹽。 8、取出煮熟的雞,撕去廚房紙,將雞置入碟中,放上香菜做點綴,即可上桌。 貼士: 1、做鹽焗雞用的瓦煲,應選較深一點的,以便能裝下海鹽;由于瓦煲使用一次就丟棄,因此不宜選購太貴的。 2、做完鹽焗雞后,只要將鍋底變黑色的海鹽刮去,白色的海鹽還可以留著下次使用。 3、三黃雞,又名湛江雞,雞肉質嫩滑,皮脆骨軟,脂肪豐滿和味道鮮美。也可以選購清遠雞來入菜,但不宜選購飼料雞,否則吃起來雞味不濃。 4、瓦煲底部的海鹽,要高于兩節食指,鋪的海鹽太淺的話,會將雞上的廚房紙燒焦,雞會發黑難吃。 5、包雞用的紙,可以用草紙、牛皮紙或專用鹽焗紙,如果購買不到,也可以用廚房紙代替。 6、給瓦煲蓋鋪上濕方巾,待方巾變得干身,就說明鍋內的雞已熟。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