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內容 : |
根據我國食品衛生法(1995年)的規定,食品添加劑是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質,以及為防腐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 我國商品分類中的食品添加劑種類共有35類,包括增味劑、消泡劑、膨松劑、著色劑、防腐劑等,含添加劑的食品達萬種以上。其中,《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和衛生部公告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分為23類,共2400多種,制定了國家或行業質量標準的有364種。下面介紹一些消費者日常生活中比較容易見到的幾種食品添加劑。 防腐劑——防腐劑是指天然或合成的化學成分,主要作用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以延長食品的保存時間,抑制物質腐敗的藥劑,是用以保持食品原有品質和營養價值為目的的食品添加劑。食品中常用的防腐劑有苯甲酸鈉、山梨酸鉀、二氧化硫、乳酸等。可用于果醬、蜜餞等的食品加工中。 抗氧化劑——與防腐劑類似,抗氧化劑能防止或延緩食品氧化,提高食品的穩定性和延長貯存期的食品添加劑。食品中常用的抗氧化劑有維C、異維C等。 著色劑——又稱食品色素,是以食品著色為主要目的,使食品賦予色澤和改善食品色澤的物質。目前世界上常用的食品著色劑有60余種,我國允許使用的有46種,按其來源和性質分為食品合成著色劑和食品天然著色劑兩類。食品中常用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紅、莧菜紅、檸檬黃、靛藍等。它可改變食品的外觀,使其增強食欲。 增稠劑——主要用于改善和增加食品的粘稠度,保持流態食品、膠凍食品的色、香、味和穩定性,改善食品物理性狀,并能使食品有潤滑適口的感覺。我國目前批準使用的增稠劑品種有39種。增稠劑都是親水性高分子化合物,也稱水溶膠,按其來源可分為天然和化學合成(包括半合成)兩大類。天然品大多數是從含多糖類粘性物質的植物及海藻類制取,如淀粉、果膠、瓊脂、明膠、海藻脂、角叉膠、糊精、黃耆膠、多糖素衍生物等;合成品有甲基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等纖維素衍生物、淀粉衍生物、干酪素、聚丙烯酸鈉、聚氧化乙烯、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低分子聚乙烯蠟、聚丙烯酰胺等。 膨松劑——食品加工中添加于生產焙烤食品的主要原料小麥粉中,并在加工過程中受熱分解,產生氣體,使面坯起發,形成致密多孔組織,從而使制品具有膨松、柔軟或酥脆的一類物質。通常應用于糕點、餅干、面包、饅頭等以小麥粉為主的焙烤食品制作過程中,使其體積膨脹與結構疏松。部分糖果和巧克力中添加膨松劑,可促使糖體產生二氧化碳,從而起到膨松的作用。常用的膨松劑有碳酸氫鈉、碳酸氫銨、復合膨松劑等。 甜味劑——能賦予軟飲料甜味的食品添加劑。甜味劑種類較多,按其來源可分為天然甜味劑和人工合成甜味劑。葡萄糖、果糖、蔗糖、麥芽糖、淀粉糖和乳糖等糖類物質,雖然也是天然甜味劑,但因長期被人食用,且是重要的營養素,通常視為食品原料,在中國不作為食品添加劑。天然甜味劑有甜菊糖、甘草、甘草酸二鈉、甘草酸三鉀和三鈉等。人工合成甜味劑有糖精、糖精鈉、環己基氨基磺酸鈉、天門冬酰苯丙氨酸甲酯阿力甜等。 酸味劑——能夠賦予食品酸味并控制微生物生長的食品添加劑,是酸度調劑的一種。酸味劑食品中的主要調味料,有增進食欲、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部分飲料、糖果等常采用酸味劑來調節和改善香味效果。常用的酸味劑有檸檬酸、酒石酸、蘋果酸、乳酸等。 |
相關文章: |